巴菲特十分重视经济商誉,而不是会计商誉。他在1983年致股东的信中以收购喜诗糖果公司为例,解释了二者的重大区别。
巴菲特表示,35年前他得到的教导是要重视有形资产,而回避企业价值大部分来自经济商誉的企业,但现在的想法已发生巨大转变。他认为,之前的偏见导致出现很多错失良机的重大商业失误,尽管只有几次是属于实际行动上的错误。直接的和间接的商业经验,使他现在特别倾向于拥有可长期持续保持经济商誉而只需使用最少有形资产需求量的企业。
基于会计准则的会计商誉
如果一家企业被收购,那么根据会计准则,收购总价先被转入收购的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情况下,这些资产(在扣减负债之后)的公允价值总和小于企业的收购总价。在这种情况下,差额就转入一项名为“收购成本超出所收购资产的权益值部分”的资产账户,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商誉。
巴菲特表示,商誉在会计核算上不属于无形资产。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差额,代表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大于每个单项资产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合计金额,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区分,因此不具有可辨认性。所以,虽然商誉也是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但不构成无形资产。
基于经济现实的经济商誉
“如果能够预期公司在有形资产净值基础上,赚取的收益率显著超过市场收益率水平,那么从逻辑上说,这些公司的价值就比其有形资产净值高得多,这种超额回报的资本化价值就是经济商誉。”巴菲特说。
他表示,1972年,只有几家企业能与喜诗糖果公司一样,预计持续保持25%的有形资产净值税后收益率,并且是在保守的会计政策和无财务杠杆的情况下。如此高的超额收益率,并非存货、应收账款或固定资产的公允市场价值产生,而是由各种无形资产的结合,特别是公司产品和雇员给消费者带来数次愉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被普遍认同的良好声誉。
这种声誉创造出一种消费者特许权,使得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而不是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销售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消费者特许权是经济商誉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他来源包括不受利润管制影响的政府特许权,例如电视台以及在一个行业中持续保持低成本生产者地位的企业。
会计商誉与经济商誉比较
巴菲特告诉我们,真正创造超额盈利能力的是公司的经济商誉,而会计商誉只是为企业付出过高的收购价格,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会计说法而已。
在通货膨胀的年份里,积累比原始投资高得多的企业财富,来自具有持久价值的无形资产与相对要求投入数量较少的有形资产相结合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按名义美元计算的盈利将大幅提升,而且大部分盈利可以用来收购其他企业。这种现象在传媒企业中尤其明显,它们只需要较少的有形资产投资,但其经济特许权仍然能够持续保持。在通货膨胀时期,经济商誉不断给予企业所有者更多回报,但这种情况只适用于真正的经济商誉。
现在的会计准则已经修改,商誉不再摊销,至少应当在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会计商誉只会减值,但是经济商誉可能会减值,也可能会增值。优秀企业拥有真正的经济商誉,其名义价值会与通货膨胀率同步增长,长期价值甚至会大幅增值。这样的公司也正是巴菲特希望寻找的超级明星公司。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