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日,路透社刊登题为《会计处理无法拯救全球曼氏金融》评论文章,现全文摘要如下:
由高盛前董事长科辛(Jon Corzine)经营的知名期货经纪商全球曼氏金融(MF Global)已在本周一申请破产保护,这是美国1980年以来规模第七大的破产案。
这家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在200年以前,但在科辛的执掌下不足两年时间。全球曼氏金融破产的主要原因是其手头持有近63亿的欧洲主权国家债券,其中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正是这些主权债务的大幅缩水使得公司产生了巨额亏损,随即陷入破产的命运。
分析师认为,之所以科辛会下如此大的赌注在欧洲主权债务上是因为他希望把全球曼氏金融转型为诸如向高盛一样的大公司。高盛可以代表其客户进行交易,同时也将自有资金投资入股。在此次事件中,全球曼氏金融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相关披露原则可能是其倒闭的部分原因。
提交全球曼氏金融提交破产申请后的24小时里,许多负面事件悉数浮出水面。《纽约时报》曾撰文报道称,目前监管当局已经发现有数亿美元的资金消失,美联社在其文章中指出,联邦官员表示,目前全球曼氏金融已经承认挪用了客户的资金进行自营交易。就目前来看,这是否是内部人士所为抑或是内控管理的松散所导致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全球曼氏金融都不愿意就此事作出回应。
导致全球曼氏金融处于当前的尴尬地位的根源就在于:该公司的核心业务的盈利大幅下滑。全球曼氏金融在其递交的破产申请材料中表示,该公司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将客户账户里的现金投资于高回报率资产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同时该公司还赚取收益与向客户支付之间的差额。但随着近几年利率的大幅下滑,全球曼氏金融的净利息收益从2007年第二财季的18亿美元下滑至1.13亿美元。在2007年年底,该公司的股价为每股30美元,在2009年之前已经缩水至10美元。
2010年第二财季,科辛持有了大量的主权债务净多头头寸,总额达到63亿美元,相当于该公司有形股本权益(tangible common equity)规模的五倍。尽管当时的投资极具争议,但科辛还是一意孤行。在2010年8月初,全球曼氏金融为一项债券交易发起了初步募股书(preliminary prospectus),并向投资者许诺,如果科辛能够被美国总统任命到某个联邦职位,那么将向其支付额外1%的收益。
就如同全球曼氏金融在申请中中提及的,其对交易的融资是通过所谓的到期回购方式,债券本身被用作为贷款的担保。全球曼氏金融就赚取债券的收益和向回购方支付之间的差价。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会计目的。全球曼氏金融的申请资料显示,这些交易都被视为出售交易处理。这意味着相关资产和负债都从其资产负债表上移除。这就使得其主权债务的风险敞口并不会包含在其对风险值(value-at-risk)的计算当中。这也就意味着全球曼氏金融在出售时就确认了交易收益。这就能很好的掩盖该公司核心业务疲软的真实情况。
2010年10月24日的交易中,全球曼氏金融宣布科辛加盟该公司后,其股价从10美元的水平暴跌62%。随后穆迪调降了该公司的债务评级,并表示,其无法催生出2亿美元至3亿美元的税前盈利,且无法将其杠杆水平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换言之,穆迪对该公司业务的盈利能力提出了质疑。在第二日,全球曼氏金融宣布其持有的头寸规模为63亿美元,且在截至9月的季度里亏损了2亿美元。在当周周末,三大评级公司悉数将其评级调降至垃圾级别。穆迪表示,调降反映出该公司在对欧洲主权债务投资上的风险使其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科辛表示,评级机构的调降行为引发了市场追缴其保证金的要求,这使得公司的现金进一步枯竭。
(来源:路透社 201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