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首届京交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西南财经大学 杨 丹
非常感谢中注协的邀请。我的演讲将从我的一个职位开始,受中注协的推荐,我代表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参加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关于教育准则的讨论。我今天第一次见到CAPA的主席和各位领导,感谢他们选择了我,并给我很多鼓励和支持!
我想从三个方面提出问题。每次参加CAPA会议的时候,我的同事都微笑着告诉我,你一定要做好会计师国际化准则,这有利于我们会计行业的发展。 我知道他们的微笑表示了以下意思:制定这样的准则即使不是不可能,也一定非常困难。我想讨论会计在国际化准则当中面临的问题:第一个是会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第二个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三个是我们未来的展望。
一、 为什么我们需要国际化。全球化使得我们需要一个通用的
商业语言。会计国际化意味着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意味着供给和需求的国际化,供给是指会计理论和实务,需求是市场的国际化。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在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提供全球可以比较的决策信息。然而,即使准则是一致的,也会有很多因素使得我们的信息不可比,比如不同的资产列报和计量方式,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制度文化,以及准则本身的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非常聪明、非常专业的会计师,进行重要的职业判断。
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如果我们不从会计信息的整个价值链条来考虑我们是否能够产出可比的会计信息,那就一定会产生误导。
二、会计信息的价值链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师培养、科研、教学、培训、咨询和产业化。如果我们只是在产业化、在应用会计信息时候再考虑会计信息教育的国际化,就忽视了这些产业化的源头。在价值链条里面,每一个部分都面临国际化挑战,我们有很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一是教师培养的国际化,我们没有一个国际化、可以比较的全球教师队伍,去年北美有500位会计学教师退休,同年大致只生产了100位会计学博士。
二是科研的国际化,我们绝大多数会计的科研都集中在欧美,其他地区的研究数不够。我曾经梦想有一天人民币和美元一比一的时候,我就可以聘请世界上最好的会计学教授,但这一天到来还需要时间。
三是教学的国际化,我们的教学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各国的教学差异还很大。
四是培养的国际化,我一直相信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通过事务所六个月的培训可以使一个非会计人士成为从业人员,这是工业化生产;而价值观、专业能力兼备的优秀会计人员则需要长期的培育。
五是产业应用的国际化,产业应用的国际化还远远不够,由于整个教学研究的国际化缺乏,使得我们没有产生一个国际化的可持续支撑会计应用的供应体系。
三、怎么办?我可以做一点简单的展望,至少中国现在国际化跟二十年以前有所不同,中国既有外国公司在华的分支机构,也有中国公司在外国的分支机构,他们有一个重要的共同部分,就是需要国际化的支持,因此有巨大的需求。
我参与了国际教育准则IES的修订,使得我能够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比如说第一个IES关于教育的准则,它说在设定准入条件的时候要保障从业人员有“合理的成功机会,但不是设定不必要的门槛”,“会计教育准则应该是准则导向而非准则基础”。
同时我们也讨论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会计师道德价值观和态度,但是我们往往只注重前两者。还有,我们在讨论准则的时候,会计教育应该是结果导向,而不是投入输入导向,因为输入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自然就发生相应的学习过程,会计师如何通过学习培养他的价值观,这个过程仍然是一个迷。我们曾经对能力进行过研究,能力包括智力、个人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职业价值观这五个方面。
怎么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应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即双赢加互动。简单一句话,我认为国际化是一个手段,因为任何国家在市场还相对封闭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会计体系。他们都是在没有国际化情况下发展了会计,所以说国际化作为首要目标是产生优秀的从业人员和可比的信息。这个框架用两句话概括就是本土化行动,国际化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完美的路径,但是有合理和令人满意的路径。这就需要我们的相互包容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