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周华想要在他的课堂上“点燃会计的火焰”,让这股火焰熊熊燃烧。这是周华作为一名会计学教师的专业追求,也是他作为一位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价值追求。他想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将其融入生命。
周华的经历很简单,但是他这个人不简单!
一位“土博”的追求
周华学习和研究会计学将近20年,获法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学位后曾从事会计工作两年。
“我发现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之间在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给会计实务工作者造成了困扰。
因此,我决定把研究兴趣锁定于会计学基础理论。”周华说。
1999年,他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戴德明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他博士毕业留校任教。
“作为一位标准的‘土博’,我希望能够把新颖的研究发现贡献给业界同仁。我努力地在‘点化’学生的过程中也‘点化’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提升。”周华谦虚地说。
周华之所以说自己是“土博”,是因为他像大部分本土培养的博士一样,潜心研究,谦虚请教,不断努力追求着体现本土贡献的研究成果。
虽说会计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在大学校园里,会计经常被认为是一门多少有些枯燥的课程。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大学老师,周华的理想是让学生不但学会会计学知识,而且要爱上这个专业,将会计学融入生活。
周华本人就热爱着会计学这个专业和老师这份职业。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他既培养了晚辈后生,也塑造了自己的教学科研风格,探索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工作方式。2007年,他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优秀奖;2008年,他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中国人民大学标兵班主任;2009年,他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毕业前,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从他的老师那里汲取会计学知识;毕业后,他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把会计学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
2007年,得知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二期正在选拔的消息后,周华把收藏的几十本会计审计理论著作全部搬到案头,足足准备了两个多月。辛苦终获回报,他如愿入选。
“每次参加集中培训时,各位同学都把自己的最新成果贡献出来让大家‘检阅’。从思想渊源、逻辑推理、现实操作到应用价值,每一个创新论点都会经受全面的审查,我们也能从中获得中肯的改进建议。激烈争论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令我们获益匪浅。”周华说,学术二期班的同学们在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等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这让他非常热衷于与同学们探讨问题。另外,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组成的一流师资团队先后莅临指导并作学术报告,让同学们得以领略学界前辈的风采,这也让他有了更多学习的动力。
传递“会计火焰”
周华认为,关于如何建设中国气派的会计理论体系,学界前辈为后辈作出了表率。在学术追求上,周华也有自己的“偶像”。
在采访中,周华毫不掩饰对自己的“偶像”的崇拜。
“葛老是会计学界的大师,也是备受尊崇的一位学者。作为会计学界的勇士,他已经成为理论界促进并参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进程的学者典范。近年来葛老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反思更是令后辈学者敬佩有加。在学界大家的率先垂范和殷切指导下,后备人才有信心与领军人才一道,把会计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以体现本土学者的理论成果。”周华口中的“葛老”就是葛家澍先生,一位博学而谦逊的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以前辈们为榜样,我在学术上有了更多的勇气和信心。”“九年前阎老(阎达五)的一席话对我的触动很深。当时,年逾七旬的老先生正在自学英语,力求厘清域外会计理论的渊源。
阎老要求青年学子一定要把英语学好,把存有疑问的国外规则彻底弄明白。”有感于前辈们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从那时起,周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梳理和反思域外会计理论上。
先辈潜心研究的成果和领军班的授课教给了周华很多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让这些知识以及本土会计学者的治学精神像圣火一样传递下去。
周华把所学到的先进经验用于会计学研究,他致力于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域外经验、构建体现本土原创贡献的会计理论,曾先后参与财政部“资产减值会计研究”和保监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的课题研究。
他针对会计理论中的疑难问题展开分析,然后运用首创的依法记账论剖析域外规则,提出相应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他与合作者提出了“重申会计的管理职能”的理论主张,这一观点一经发表便被有关经济监管部门调阅参考。基于原创理论,他新开了一门《金融分析与会计准则》研究生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周华还致力于把在领军班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
他把学界大家以及学术类一期学员传授的教学经验应用于教学环节,与同事们一道探索出了中国法律与国际准则相对照的辩证教学法,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他的学术观点和教学理念写入了《会计学》教材,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系列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