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8日证监会召开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以来,各大中介机构纷纷展开专项检查工作,也正经历着近年来最为严厉、规模最大的财务自查风暴。
让真实信息决定股价
去年12月底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时,不少投行人士都做出了抽查的判断,会议结束后,各券商组织保代和相关负责人商讨部署相关工作可谓紧锣密鼓。
据了解,此次在审企业专项财务大检查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发行人是否存在自我交易、关联方代为支付成本费用、与利益群体(保荐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及关联方)发生交易往来、体外资金支付货款、压低员工薪金、调控期间费用等12项粉饰或操纵利润情形。
“简单说,核查令就是还原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剔除严重粉饰业绩、业绩下滑严重的拟上市企业,为优质企业让道,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圳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称。
至少300家企业撤回申请
核查令刚公布两天,便有多家企业申请撤销IPO材料。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IPO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报企业情况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创业板新增3家申请终止审查的企业,而中小板和主板也有3家企业终止审查。
在专项治理下撤回IPO材料的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过度包装财务业绩,担心“露馅”的企业;二是因经营不善而财务数据下滑、业绩不达标的企业,尤其是有着高成长性要求的创业板。目前上报证监会的878家拟上市企业中,保守估计撤回IPO申请的企业至少有300家。最多可能会有将近400家拟上市公司将不得不终止IPO进程。
(来源:证券时报网2013年1月17日)